韩国是一个东、南、西三面环海的半岛之国,拥有3200个岛屿,海岸线长达8460余公里,海洋产业占GDP至少7%以上。其所扼守的朝鲜海峡,是东北亚的海上门户、日本海的“南大门”,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。
不过,由于朝鲜海峡属于美国海军宣布要控制的全球16个海上航道咽喉之一,所以长期以来韩国的海上“防御”就完全交给美国人来处理。韩国海军只不过象征性的装备了一些美国人不要的老旧、二手军舰,总兵力不到2万。当然,按照当时韩国的经济发展水平,这些战舰已经是非常奢侈了。不过到了上世纪70年代之后,韩国经济开始高速发展,韩国海军的建设也逐渐开始进入快车道。如今,韩国海军已经拥有了各种船只200余艘,总吨位约15万吨,成为东亚地区一支颇具规模的海上力量。
不过,韩国海军的能够发展到今天的规模,并非一朝一夕完成。至少经历了大致三个阶段,第一个阶段由于对海洋的依赖还不是那么严重,而且本身的技术能力和经济实力有限,所以韩国发展的大多数是护卫舰和轻型护卫舰,先后建造了24艘“浦项”级护卫舰,9艘“蔚山”级护卫舰。不过随着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快速发展,与日本在诸多方面有竞争的韩国也开始了第二阶段的发展。
此时,韩国重点开始打造KDX系列驱逐舰,以及从德国引进技术自行生产的209型“张保皋”级潜艇。不过在技术摸索期,韩国人采用了与中国相似的“小步快跑”的方式发展驱逐舰,重点将精力放在潜艇的建造上。于是,KDX-Ⅰ型驱逐舰“广开土大王”级只建造了3艘,“张保皋”级潜艇建造了9艘。这样韩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,终于拥有了驱逐舰,虽然只有3800吨左右,以及先进的潜艇。初步完成海军现代化的奠基工作。
不过,此后韩国似乎就进入了一种“妄自尊大”的地步。尤其在海军方面,更是采用了一种“大跃进”的方式。不仅先后建造了6艘KDX-Ⅱ型“忠武公李舜臣”级驱逐舰,3艘KDX-Ⅲ型“世宗大王”级驱逐舰,1艘“独岛”级直升机母舰,还有9艘引进德国214型AIP潜艇生产的“孙元一”级潜艇。结果,虽然在很短的时间拥有了一支表面看来力量强大舰队,但却是各种隐患重重。尤其是为了抢夺东亚第一型服役AIP潜艇的名头,盲目赶工的“孙元一”级潜艇;以及为了自己能造大型战舰,而建造的“世宗大王”级驱逐舰都不同程度有着各种问题,以至于“世宗大王”都成为了“失踪大王”。
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,首先就是因为韩国缺乏核心技术,大部分装备都只是建造船体,而很多核心装备、武器系统和电子设备都是购买自西方其他国家。比如,韩国引以为傲的“世宗大王”级驱逐舰,相控阵雷达是美国的“宙斯盾系统”,燃气轮机是美国人的LM-2500,防空导弹是美国人“标准”和“海拉姆”,不过近防系统又是荷兰人的“守门员”。“忠武公李舜臣”虽然没有“宙斯盾”系统,但是从主炮到防空导弹同样是来自美国的武器。即便是排水量只有3800吨的“广开土大王”,主炮也是来自意大利的,垂直发射系统是美国的MK-48,导弹是“海麻雀”。
其次,由于韩国没有核心技术,建造大型战舰需要向国外采购各种各样的装备,一方面这种采购必然会受到价格,以及对方厂商的产能的影响,不会根据韩国人的意愿而随意采购。另一方面,这种采购受到国防预算的影响,毕竟韩国要发展的是海陆空军,不是单一要发展海军,所以海军每年的经费不能全部用来购买外国装备,所以这也影响了这些大型舰艇的建造速度。建造速度无法提升,数量就自然而然的无法得到保证。除了无法保证生产之外,韩国由于大量进口外国装备,而且不是同一个国家的。这就必然导致,各种装备之间需要磨合和协调,只可惜韩国不仅缺少关键技术,还缺少消化关键技术的能力。结果,各种先进装备之间无法产生“共鸣”,结果反而会造成舰船的各种弊端。这就是没有核心技术的苦,无法进行整合、优化,只能够简单的拼装搭积木。
除了核心技术来自外国的不利因素之外,“自尊心”极强的韩国,还爱在这些舰艇上强行装上“韩国国产武器”。比如“海星”反舰导弹、“青鲛”反潜鱼雷、“赤鲛”反潜导弹、“天龙”巡航导弹。结果原本就问题重重的韩国军舰,又必须面临韩国武器和西方武器兼容的问题。于是,各种奇葩事情也就层出不穷。比如,在一次演习中,韩国海军满心欢喜的发射一枚“赤鲛”反潜导弹。可最终这枚导弹打出去了,飞向了哪里却不知道!这些问题又让原本拥有数量优势的韩国水面舰艇,经常出现趴窝和返修的问题。“世宗大王”就成了“失踪大王”。
所以,韩国海看上去很美,也很强大,其实不过是一只被包装的很好的“纸老虎”。